草席匠
作者/ 山明
原载于《厦门日报》大城市副刊
草席,是家中的必需物品之一。由小到大,从木床换到席梦思床垫,都是有那麼一张草席垫躺在床上。
秋春时节,人全是立即躺在草席上入眠。夜里时候,万籁俱寂,跨下垫个密密匝匝的席草,吸气间全是万物的清新味儿。来到冬季,母亲会在草席下铺上一层很厚被子,我将脸埋进被子里,深吸一口气,可是闻看不到干草的芳香。
家中,相互配合床的不一样规格,许许多多的草席都是有。有的草席,用了二十多年仍然严严实实,会有的,却变成碎了一地的干草,破烂不堪,要我一通好扫。
之后跟随家人去买新草席,才从老总口中了解,好的席草,才可以搞出牢固的草席。每一年初春种下,要准时撒石灰粉灭虫,已过八月十五,就可以刚开始收种、晾干。
草席实际上是“打”出去的。草席匠家中都是有一台织席机,四根粗的园木排成一个四方形的铁架子,能够 用于固定不动草席。铁架子正中间支着一根四方木材,它是打草席用的“梭子”。打草席必须两个人合作相互配合,一人承担拿梭子压草,另一人则用一根竹篾,把一根一根的席草穿进紧绷的经线中。一张草席,得用上两三千根席草,每穿一根席草,必须提到十来斤重的梭子压一下,确实是个重活。我要去买草席时,已成初秋时节,打草席的人却赤着胳膊,干得如火如荼。
草席打好之后,尾端用黄细麻绳系结、固定不动,草席匠也要把它晒上一阵子。今日晒足了反面,明日晒一晒背面,就是这样反复,直至太阳没收干草的最终一丝绿,这草席才算作晒完后。每一根席草,都让太阳晒了又晒,蒸干了最终一点水份,越来越瘦削,草席匠再将他们全力线下推广紧致,扯紧两边的黄细麻绳。一张严严实实的草席,才算竣工。
这个草席匠,是他人强烈推荐详细介绍的。老总不乏引以为豪地告知人们:“我们家的草席,存放你用二三十年也不坏。他人家的,有的一年大半年就烂喽。”
人们买来一张大草席,也就一两百元,沉重的,带回去去,就拥有多天暖和夏季凉爽的一床美梦。
专业化时期,手工制作搞出的草席尤其难能可贵。草席匠们择一事,终一生,不以热闹易匠心独运。这可用二三十年的草席,依然每晚伴我缱绻。
作者
吴晓燕,化姓山明,漳州人,厦门大学中文系大四年级。在厦门生活四年,愈来愈喜欢这座有花有海的城市。
朗诵者
马晓萌,福建省教育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征选
★《夜读》频道每星期按时发布“闽南地区夜话”、“诗文盛典”、“英文朗读”等,用多样化的综艺节目,考虑观众们多元化的要求。
★假如您有合适频道诵读的文章内容,中英皆可,热烈欢迎强烈推荐或文章投稿让我们。
★如果有合适夜读频道的好歌声,也热烈欢迎自我推荐或强烈推荐,让好歌声为平凡的生活增彩。
声频:黄晓青 许梦洁 照片
编写:陈少英 罗小州 审批:蔡文演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