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夜话|菜市场里亦有诗意生活

新闻 · 2020-04-22

菜市场里亦有诗情画意生活

创作者/ 郑燕玲

原载于《厦门日报》大城市副刊

有些人说,菜市场最能展现本地人的生活方法和性格,它藏着一座城的生命。德化南门菜市场便是这般,它有着勤勤恳恳朴实的瓷都人的诗情画意生活。

瓷都人的一天,从菜市刚开始。

大概七点上下,菜市的人逐渐多起來,最繁华拥堵的是销售市场西面的早饭铺,二十多年的面线糊老字号、沒有广告牌的花生汤老字号,热腾腾的包子铺全是人山人海。面线糊店大多数是老客户,只需一句“照旧”,老总已不在话下,且将不锈钢板小盘子向前一放,配料剪开铺底,一勺滚热的面线糊往上一浇,不大不小,恰好一碗,白胡椒粉、葱段和米酒绕圈一撒,一碗鲜美滑爽的美味可口就变成,加上笋包或炸油条,一个早上满血复活。要来,生活如同一碗面线糊,线面高汤全是一样的,味儿怎样因挑选不一样的配料而有一定的区别。

视频截取

菜市场里,担着卖菜的大多数是老年人,她们头上头饰,乌黑的脸饱经沧桑却常常仪态万方。簸箕里的菜品种单一,成色也比不上商场里的蔬菜水果,可瓷都人很喜欢那样的蔬菜水果。老大家闲不住,种点餐卖,不但能够赚钱养家,还能了解大量的盆友。我观查了一下,菜市场里卖菜的老年人常有自身的微信朋友圈,老头儿们共享着烟草,老太太们则分吃一个芦柑或几个自腌的杨梅酒,边卖菜边闲谈。若许多人急事离去,“邻座”还会继续帮助卖菜。

菜市场入口有一个卖葱姜蒜的货摊,商贩是个矮矮的瘦小老汉。他应该是个戏迷,每日守着货摊,歪着头听歌仔戏。你只需往小摊前一站,他便会睁开眼,接着咧嘴一笑,问你可以啥。你如果好奇心他在听哪些,他便会从杨丽花说到叶青,觉得他并不是来卖菜的只是来听评书、说戏的。

有一个鱼摊,我印像很深。看得出来,商贩是个优雅的女人,岁数很大,但仍然美貌,还爱哼曲南音。她将长头发盘起,梳得一丝不苟,描眉画唇,全部人看上去活力四射。她衣着干净整洁的罩衣,货摊也清除得干净整洁,杀鱼技巧成熟,片鱼也是笔走龙蛇。鱼摊如同演出舞台,她如同舞蹈家,在方寸之地,将单一的生活过得精美漂亮。

暮色降临,夜生活拉开帷幕,南门的大排挡、串串香摊、卤料包摊,做生意火爆,过饥草汤、苦菜汤、肠子羹,各类小吃热流蒸发,有顾客就菜饮酒,东拉西扯说大话,好不惬意。直至深更半夜,瓷都仍灯火璀璨,一点都没有偏僻三塘乡的样子。

一碗面线糊,一段歌仔戏,一曲南音,一口小酌,是瓷都普普通通如彼此的大家,解决生活不容易的宝物神器。逛一逛菜市场,常常令人寻到生活向前的驱动力,在一饭一蔬里,发觉生活的五彩缤纷,在柴米油盐柴米油盐里发觉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创作者

郑燕玲,化姓关洱,厦门翔安人,现任职于晋江市某政府机关。喜爱阅读文章,业余组写三两文本纪录生活琐事,人生的感悟,偶获征文怎么写小奖便欣然自得。有梦为马,绘制向前,不负光阴。

朗诵者

张洵,厦门市时报社新媒体中心新闻记者、节目主持人。

征选

★《夜读》频道每星期按时发布“闽南地区夜话”、“诗文盛典”、“英文朗读”等,用多样化的综艺节目,考虑观众们多元化的要求。

★假如您有合适频道诵读的文章内容,中英皆可,热烈欢迎强烈推荐或文章投稿让我们。

★如果有合适夜读频道的好歌声,也热烈欢迎自我推荐或强烈推荐,让好歌声为平平淡淡的生活增彩。

录音制作:张洵 黄晓青 图片出处互联网

编写:大众 曾欣悦 审批:蔡文演

文章推荐:

晋级!谷爱凌冬奥会首秀!今日看点→播报文章

金色的冰墩墩来了!整个网络都在寻找链接……播报文章

逆转!赢了!3-2杀韩国夺冠!你总能相信中国女足!播报文章

夜读|愿亲人深情共白头播报文章

刚刚!厦门疾控发布重要提醒广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