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缕炊烟
作者/ 张水滔
原载于《厦门日报》大城市副刊
远去的炊烟,在记忆里里,是那紫蓝色的一缕烟尘通过烟筒,在轻风中或左或右斜斜轻拂,飞向广阔无垠的天穹。炊烟是一种村野文化艺术,好似一幅形态各异、永不褪色的绘画。炊烟缭绕,好像招唤连声,令人难以释怀。
童年,每日下学回家,远远地就能看到村子空中徐徐升起一缕浅浅的晨雾一样炊烟,轻柔地弥漫起来,将村子笼罩着在填满诗情画意的若隐若现中。走入家门口,家人已经厨房灶台旁繁忙着。灶膛里的木柴吐着红彤彤火焰,舔一舔底锅,有的还从灶口蹿出去,带出一股热流。烟花刮过来从烟筒里燃烧出来,变成炊烟,还一些烟花从灶口飘落出去,和锅中冒出的热流结合在一起,弥漫在灶屋子里。灶屋子里雾气氤氲,但那独有的香气却令人直淌口水。
有时候,我能向前帮助打杂。尤其是冬季,坐着灶膛前生火时,火花映照在的身上,热呼呼的;映照在脸部,红光满面。有时候我边生火边去看书,有时候用木柴的余灰烤红薯、山芋吃。这种于我全是开心的享有和幸福快乐的追忆,非常是新年逢年过节时,全家人男女老少欢欢喜喜的气氛也是难以忘怀的幸福快乐。新年逢年过节时,每家每户或蒸米糕、蒸粿、炸枣,炖乌鸡炖鸭,烧菜煮鱼。特色美食的香气夹杂着炊烟随风飘扬散,诱人心魄。全部村子都沉浸在热闹非凡、温暖祥合的氛围里,没有理由开心、不幸福快乐?
我的故乡是个滨海县的北海渔村,海货的腥味儿四时持续,变成一道诱人心弦的景色。每每出海辛勤劳动的渔夫带著全身泥腥和获得的海鲜产品引以为豪回家,都是招来一片羡慕的眼光。而家庭妇女则迅速把打捞回家的河虾、大闸蟹或蛏、蚶清洗下锅。不一会儿,锅灶便会冒起白烟。啊,那美味的香味,那一缕的烟尘,一下子闯入了大家的心存。无论是在外面玩得多疯多野的小孩,要是望一眼自己房顶飘过来结合着海货香气的炊烟,便会跑回家去大块朵颐,和家人一起渡过一天最美好的时光。
炊烟,就是我记忆深处无法割舍的精彩片段。它当然、悠长,不必裱框,好似陶渊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和王维“渡头馀日落,墟里上孤烟”所勾勒的那类友谊平静的田舍风景,是反映故乡人朴素与童真的风景图画。
虽然现如今,那一缕缕炊烟已杜绝我的平时,但仍在我心灵深处醉舞着,带著我飞回来鸡鸣犬吠的家乡。
作者
张水滔,翔安大嶝人,离休老师,业余组文学类发烧友,文章内容散见于《厦门日报》《厦门晚报》等学术期刊。
朗诵者
许梦洁,厦门市时报社新媒体中心新闻记者、节目主持人。
征选
★《夜读》频道每星期按时发布“闽南地区夜话”、“诗文盛典”、“英文朗读”等,用多样化的综艺节目,考虑观众们多元化的要求。
★假如您有合适频道诵读的文章内容,中英皆可,热烈欢迎强烈推荐或文章投稿让我们。
★如果有合适夜读频道的好歌声,也热烈欢迎自我推荐或强烈推荐,让好歌声为平凡的生活增彩。
声频:许梦洁 黄晓青 照片
编写:陈少英 曾欣悦 值勤负责人:蔡倩倩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