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坐飞机
作者 / 唐鸣
原载于《厦门日报》大城市副刊
看见这张旧照片,我不由自主地回想到第一次坐飞机的旧事……
1984年,我项目投资1.六万元,与厦大校办工厂协作草虾、鱿鱼饲料原料产品研发。有一天,承担大家这一新项目产品研发的郑元球教授遇见我,客套以后,郑教授高兴地握住我的手说:“小伙儿,对你说一个喜讯,我们的草虾、鱿鱼饲料原料产品研发取得成功啦!”我兴奋得蹦了起來。郑教授然后说:“过几天,我们一起坐飞机上北京市参与全国各地科技进步成效交易会!” 坐飞机,一件事而言,但是“姑娘上花轿——头一回”,我别说有多兴奋和激动了。
第二天,我想坐飞机上北京市的信息,像风一样轻拂了全部村庄。飞机票还未买,信息却提早起飞。一下子,我成了梧侣村的“知名人士”!
那时候,订机票的办理手续挺苛刻的。我起先带上盖有同安县梧侣果蔬购销部(我创立的第一家企业)印戳的申请报告找相关县领导签名,然后到同安县政府部门开证明信,最终带着这张得来不易的证明信到坐落于湖滨南路的民用航空售票点买票,机票价格168元。
一走入智能化的候机楼,我好像是红楼梦刘姥姥进了荣国府。最要我难堪的是,安全检查时,工作员提示我:“抱歉!凉拖不可以跟随‘升仙’啊!”害得送我的好朋友焦虑不安地穿行于飞机场的每家店面中,帮买凉拖。
坐着干净整洁的休息室里,郑元球教授一边与我闲聊,一边没忘记帮我普及化航行的专业知识。那时候,不要说坐飞机,便是听见飞机在空中飞行的轰隆声,村内的老老少少都是会扔下手上的工作,蜂拥而至地跑出房外一饱眼福,直至飞机穿进云彩,人眼从此看不到,也有很多人抬头看天。
还记得那届交易会一口气开过25天。大家的新项目变成交易会的大赢家之一,因为我因而获得了高新科技收益——技术开发费26万余元。
为了更好地留念我人生道路的“高光时刻”,交易会人走茶凉后,我拉着郑元球教授一起到北京天安门广场拍了这张合照(左为郑教授)。我建议,大家一人再拍一张單人照,可郑教授却有心了。我讲:“拍一张才一元五角钱,不贵。”郑教授一个劲儿地招手道:“小伙儿,算啦算啦,不必消耗,一元五角也是钱呐!”如今追忆起來,我确实很谢谢厦门大学,谢谢郑教授!
作者
柯福晟集团,艺名唐鸣。1961年出世,籍贯厦门同安。小说集、短文、美文发布于报纸杂志。
朗诵者
钟恒,国家一级主播。
征选
★《夜读》频道每星期按时发布“闽南地区夜话”、“诗文盛典”、“英文朗读”等,用多样化的综艺节目,达到观众们多元化的要求。
★假如您有合适频道诵读的文章内容,中英皆可,热烈欢迎强烈推荐或文章投稿给大家。
★如果有合适夜读频道的好歌声,也热烈欢迎自我推荐或强烈推荐,让好歌声为平凡的生活增彩。
声频:许梦洁 黄晓青 照片
编写:大众 罗小州 值勤小编:林燕贞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