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夜话|碗中怀古。

新闻 · 2020-11-19

同安小吃,我的爱

作者 / 陈忠义

原载于《厦门日报》城市副刊

每次节假日回到同安老家,恨不克不及“三头六腹”。当然很多处所都不乏同安的美食小吃,但基于“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事理,离土不离乡,小吃还必需是老家的地道、故土的纯挚。是以起床后,只能带着愧意狠心告辞母亲煮好的地瓜稀饭,然后穿过大年夜街小巷,直扑碗仔粿店。

一早营业的碗仔粿店已嘉宾满座,小小叉粿台前更是水泄不通。数位伴计都无暇顾及,是以号令“老板,5元的两碗,我本身叉粿吧”,获得店家的反响,本身下手,从盛桶里拿起碗仔粿、又从签筒里拿出一根扁竹签,敏捷地把碗仔粿对半切开、反盖住别的一半,腾出的小碗空间浇上叉粿台上摆放的炒油葱、酱油、白醋、卤酱、蒜蓉等佐料。

店里没有空座,就找个空地站着吃,配上酸笋豆腐汤,解馋又去腻。一小会儿,碗仔粿便所有倒进嘴里、躺进胃里,但觉唇齿留喷香、余味犹存。

店家还在忙活,“老板,两碗碗仔粿、一碗酸笋汤,我本身刷账了”,对着墙上的二维码扫码付款,示知老板“15元付了哦”,获得反响离去,为后来的食客让位。

同安的碗仔粿摊点良多,但一般生意都不错,且根基只在上午营业。有时迟起,有时都卖完了,只好带着些许遗憾奔赴下一家。

更大年夜的遗憾就是没有“三头六腹”、肚量不足。同安的美食小吃浩大,一天三餐,外加点心和夜消,仍没法一一兼容并蓄。好比上午陆续出锅的大年夜肠血,下战书蜂拥上场的海蛎炸、肚纱卷,晚上到处可见的沙茶面,还有网红的满煎糕、汤包,申明远扬的薄饼、同安封肉、木樨炒、炸枣、马蹄酥……我的微信里还专程收藏着2013年的一篇推文《同安小吃——留着渐渐吃》,经年读之,仍津津有味,恍如故乡的美食随时一一显而今眼前。

吃与爱,大年夜抵都是人类的本能。世间有言:“人生一世,唯爱与美食不成孤负。”故乡美食盈溢着厚重的文化底蕴、环绕着丰满的故土情怀,伴着我逐渐长大年夜,也让外出的人牵肠挂肚、永久没法割舍。

作者

陈忠义,厦门市同安区人,在职谋生但不舍业余欢愉爱好,有时漫笔纪录点滴感悟、抒怀念想,散见于《厦门日报》等刊物。

朗诵者

张洵,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央记者、主持人。

征集

★《夜读》栏目每周按期推出“闽南夜话”、“心灵夜悟”、“英文朗诵”等,用多元化的节目,满足听众们多样化的需求。

★假如您有适合栏目朗诵的文章,中英文皆可,欢迎举荐或投稿给我们。

★假如有适合夜读栏目标好声音,也欢迎自荐或举荐,让好声音为清淡的生活生计添彩。

音频建造:张洵 黄晓青 图片

编纂:陈少英 曾欣悦 审核:蔡文演

文章推荐:

晋级!谷爱凌冬奥会首秀!今日看点→播报文章

金色的冰墩墩来了!整个网络都在寻找链接……播报文章

逆转!赢了!3-2杀韩国夺冠!你总能相信中国女足!播报文章

夜读|愿亲人深情共白头播报文章

刚刚!厦门疾控发布重要提醒广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