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张红,女,1952年5月生,福建升天人。1982年起任《福建日报》校订员、文艺编纂、驻站记者、工商外经采访处副处长、港台信息报常务副总编纂、天真采访处副处长、经济采访部主任、评论部主任兼总编室副主任、大众工作部主任。2002年起任《福建日报》报业整体党构成员、副总编纂、常务副总编纂。2012年退休。
采 访 组:邱 然 黄 珊 陈 思
采访日期:2017年6月8日初访,2020年1月12日核访
采访地址:福州市芳沁园,福州悦华酒店
采访组:
张红同志,您好!您几近是同期和习近平同志到厦门工作的,你们是若何熟悉的?
张红:
我第一次见到习近平同志是1985年6月。当时他刚到厦门任职,而我那时也刚被《福建日报》编纂部派驻到厦门记者站。那天,我去找厦门市副市长毛涤生,进了毛副市长的办公室,发现旁边多了一张桌子,一名小伙子正坐在那儿办公。我问他:“毛副市长不在?”他答复:“不在,刚出去。”我又问:“你是他新来的秘书?”他说:“不是,我姓习,我叫习近平。”然后他问我是哪里的。我说:“我是《福建日报》驻厦门的记者。”他说:“你请坐吧,有甚么工作吗?”我认为这个小伙子不是秘书就是工作人员,便坐下来和他聊了起来,还聊得很愉快,就如许和他熟悉了。当时他看着挺年青的,比我还小1岁。
后来我才知道,他是新来的厦门市副市长,照样老革命家习仲勋同志的儿子。我心想,习近平同志才32岁,来厦门当副市长,太年青了吧?但后来看到他在厦门的作为,我的设法就被倾覆了。我很清楚地记得,他挂帅作了一个《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成长策略》,鸠集了100多名专家,弄了20多项专题研究。在厦门经济特区起步阶段制定的这个成长策略,是中国处所政府最早编制的一个纵跨15年的经济社会成长策略计划,为厦门经济特区的永续成长注入了强大年夜的动力。而制定如许一个成长策略,是一项复杂而复杂年夜的系统工程,习近平同志能顺利组织下来,充分辩清楚明晰他有崇高高贵的兼顾调和能力。习近平同志具有雄才大年夜概草率,长于切近大众,很快就在厦门的干部大众中博得了口碑。
采访组:
1990年,习近平同志到福州工作,那时您已调回福州。今后十几年的时候,你们在工作上有哪些交往?
张红:
是的。1988年,习近平同志调到宁德,工作了两年,接着又调到福州。他在工作傍边,稀奇重视到下层一线调研,在这个根本上提出的工作思绪十分契合本地的实际环境。好比,宁德是当时福建成长最滞后的处所,若何改变面孔?他提出了以“滴水穿石”精神振兴闽东,并强调要有“弱鸟先飞”意识;福州当时政府机关处事效率不高,习近平同志提出“即速就办、真抓实干”……实践证实,这些策略对指导和鼓励本地干部大众振奋精神、拓展思绪、清楚义务、创始工作新场合排场起到了主要感化。
习近平同志任省委副书记时,曾分管农林水利,我刚好是《福建日报》分管这项工作新闻报道的部分主任,是以多次跟他下乡。他对农村的环境很熟习,对下层大众很有豪情,一到乡下很快就可以融入公民,如鱼得水。
1999年春节,我扈从习近平同志到龙岩慰劳“五老人员”。“五老”是指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为党和国度作过供献的老地下党员、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老接头户、老苏区乡干部。那时期,彭丽媛师长教师刚好回到福州投亲,假期很短,是以就带着女儿跟他下乡,一家人在奔赴山区的车中团圆。他们的女儿当时才6岁,小孩子十分坚苦跟怙恃一路相聚,很兴奋,就撒娇不愿坐坐位,一路都躺在怙恃的腿上。下车的时刻,习近平同志笑着说:“我们的腿都被压麻了。”
在一路吃饭的时刻,习近平同志很愉快地讲他们家里的趣事。他说,女儿为本身的妈妈感应异常高傲,两岁时看到妈妈走上舞台唱歌,就站起来示知周围的人:“这是我妈妈!”女儿有时还会对他说:“爸爸,你怎样不去唱歌?”我们听了都哈哈大年夜笑。吃饭时期,小姑娘跑进跑出,一会儿跑过来抱一抱彭师长教师,把粉嫩嫩的小腮帮贴在彭师长教师肩头上。彭师长教师笑着说:“有时我也嫌她太黏人。可是有个朋侪示知我,孩子黏怙恃也是有阶段性的,将来长大年夜了,叫她过来,她可能都没空呢!”而今回忆起来,当时谁人场景真的很温馨、很感人。
采访组:
请您谈谈习近平同志当时是若何支持新闻媒体工作的?
张红:
习近平同志看待新闻报道,是很有眼光、很有气量、很得体的。1993年,我在福建日报社旗下的《港台信息报》当常务副总编,当时习近平同志是福州市委书记。福州有家台资企业叫永骐鞋业有限公司,老板思疑一个女工偷鞋子,竟把这个女工推搡到狗窝里跟狼狗关在一路,社会舆论一片哗然。而相干部分的查询造访没有周全、客不雅地弄清楚事实,永骐公司变本加厉虐待工人,工人们情感剧烈,谢绝上班。
工作反映到报社,我带了两名记者,多次深切永骐公司和事宜产生现场、工人栖身处采访,同时约见当事人、目击者,对全部事宜的历程作了具体查询造访,进而按照查询造访材料写出通讯《永骐事宜纪实》。我们向福州市开放办向导申报请示后,开放办向导把《永骐事宜纪实》上交习近平同志。我们当时耽忧这条新闻对福州产生晦气的影响,向导会不愉快。然则习近平同志当真看了这篇文章后,讲了三条定见:第一条,在我们法治国度,这类工作是绝对不答理产生的。非论在哪里,把人和狗关在一路都是绝对弊真个。第二条,福州市一定严肃查究这件工作。第三条,希望媒体等政府对这个背法事宜作出措置后再颁发这篇文章。他的定见很坦诚,也很得体,既答理媒体客不雅真实地报道社会舆论存眷的事宜,又希望媒体讲求方式策略,掌控机会,给政府工作留出时候,指导社会问题向正面转化,进而获得妥帖解决。我们感觉他说的有事理,就遵照他的定见做。
不久,福州市严肃查处了永骐事宜。我们紧密亲密合营,实时在《港台信息报》头版头条刊登了消息。为了停息平易近愤,不影响台资企业在内陆的成长,还在一版刊登了台企永骐公司给受害女工和社会公众的道歉信。第二版则刊登了通讯《永骐事宜纪实》。工作事后,全国总工会的同志找到我,说感谢感动新闻媒体对永骐事宜的报道,这个案例为全国在三资企业成立工会供应了有力的根据。《永骐事宜纪实》还荣获昔时的“中国新闻奖”。
颠末历程这件工作,我感觉习近平同志具有大年夜政治家的襟怀胸怀、负担负责和聪明。他不是简单地把新闻报道分为正面或负面,报喜不报忧,而是勇于正视社会问题,长于调和各类社会关系,而且借助媒体气力鼓动问题的解决。
习近平同志跟我们全部部分的记者都处得很好。有一次,我们处的老记者余养华要跟他下乡,骑自行车赶去调集地途中失落链子了,玩弄了半天才修睦。到了省政府大年夜院时,车队已在办公大年夜楼前面等了一会儿了。老余感应稀奇不好意思,离老远就举起黑黢黢的手,对习近平同志说:“你看你看,我是由于如许迟到的。”习近平同志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就让他上车了。
《福建日报》很多记者都说,跟习近平同志下乡稀奇轻松,由于他待人很真诚、很豪情亲切,而且每次下乡的主题很清楚,新闻稿也好写。
习近平同志讲话通俗易懂,说出来的事理易于为大年夜家理解。这最为我们新闻工作者所欢迎。我记得,他当福州市委书记时,《福建日报》总编纂带着我们几个记者去采访他,讲到若何做好工作的时刻,他说:“做工作的火候很主要,分寸要掌控得很好。”他还用福州的两道名菜来打歧:“佛跳墙要炖三天三夜才好吃,而鸡汤汆海蚌只要烫十秒钟,少一秒钟还不熟,多一秒钟就老了。”
大年夜概是1998年,快过年的时刻,我们部分要会餐,大年夜家都说,请习书记也来,一路欢聚一下。余养华就找到他说:“我们部分要会餐,请您一路列入。”习近平同志笑着问:“你们哪有钱会餐?”余养华半真半假地说:“我们卖旧报纸的钱。”习近平同志说:“那我先请你们。”过了几天,他真的请了我们全部部分的人,还请我们报社的社长、总编纂奉陪。我们“撮”了一顿,吃完很愉快就跑失落了,到而今还没有回请他。
采访组:
1998年,您曾扈从习近平同志进藏。请您讲讲那次进藏的具体环境。
张红:
1998年扈从习近平同志进藏,说起来还有一个故事。
当时福建对口支援林芝地区。进藏第一天,我们随着习近平同志马一直蹄,从拉萨赶往林芝。一路上,暴风卷着石头往车上砸,天一会儿下雨,一会儿放晴,路上都是碎石,车子波动得利害,连喝一口水都送不到嘴边。到林芝后,老西藏示知我们,这里空气中的含氧量只有平原的60%,一定不克不及把身上的氧耗失落,不然会缺氧。然则我当时感觉精神很好,人家要给我氧气袋,我说不用。回房间后,我洗完澡又洗衣服,后来上床睡觉,感到感染透不外气来,整小我像是要沉到海里去了,唯一的意识就是想活不想死。当时全团37小我中就我一个女的,本身住一间房,怎样喊也没人听见,我就拼命挣扎起来,深一脚浅一脚地下楼到处事台要氧气袋。保安一看我嘴唇发黑,赶忙冲到楼上,很快就拎来一个氧气袋。我吸了氧气恢复过来了。一看挂钟,已是晚上1点,就问保安:“这么晚了,你拿了谁的氧气袋啊?”保安说:“不要紧,一个年青人的,他还在看电视,一传闻有人不成了,就让我把他的氧气袋拿给你。”第二天,我半开顽笑地问大年夜家:“昨天晚上是哪位年青人临危不惧啊,把氧气袋让给我?”习近平同志笑呵呵地说:“是我。”我说:“保安说谁人年青人还在看电视。”他说:“对啊,我在看世界杯足球赛。”
在林芝时期,习近平同志坚持要去两百多千米之外的朗县,看望我们的援藏干部。去朗县那条路,是解放军吊在峭壁上面打炮眼硬炸出来的,路面很窄,脚下就是雅鲁藏布江,江水怒吼奔腾,人一失落下去就没命了,异常恐怖。所以有位向导同志说,在西藏,敢上路的就是好同志。但在那样险恶的环境里,习近平同志异常安闲淡定,而且他身体素质也好,我们这些人抵达西藏的第一天,就高原反映,倒得稀里哗啦的,连随团大夫都趴窝了,他却精神奕奕的。
习近平同志很留意平易近族联合,很关心援藏干部。那次进藏,他把到县里、农场等下层单元工作的援藏干部每小我都送到位,还很留意给援藏干部缔造较量好的工作环境。好比送漳州援藏干部刘文标到米林农场,习近平同志在坐谈会上说:“援藏工作就像接力棒,许少钦走了,刘文标来了,他一小我似乎是孑立,其实不然。由于汉藏是一家人,相信大年夜家一定能支持他。”那次,他还去看望了在藏的福建籍后辈兵。作为当时的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同志显示出来很强的大年夜局意识与责肆意识。他说:“西藏的不乱和成长关系到全国的不乱和成长。全国的成长是各省、区、市配合的义务,各省、区、市的成长也不只是本身的事,都是为了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
采访组:
在10多年和习近平同志接触历程当中,他给您留下了哪些深切印象?
张红:
习近平同志主旨意识稀奇强。用平易近间的话来讲,他有一种悲悯情怀,稀奇是对下层的劳苦民众。记得在2000年1月6日召开的省政府党构成员(扩大年夜)会议上,时任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切记政府前面的“人平易近”二字,指摘有人把人平易近忘了,只记得政府。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辞中讲,他最悬念的照样坚苦大众。可见,一向以来,他都是把人平易近放在心中主要位置的。在福建时期,有几件我切身履历的工作可以或许突出申明他的这类情怀。
1997年5月,省政协平易近族宗教委员会给习近平同志递了一份申报,反映闽东畲乡仍有一部分大众住在以茅草为顶、土壤为地的茅草房里,生活生计十分坚苦。申报深深震动了习近平同志,他旋即带领省直有关部分负责人专程赴闽东调研,我随团采访。闽东是福建最清贫的处所,大众住的茅草房,雨天满地流水,台风一来,茅草的屋顶常常被卷走,屋里就直接见天。还有的大众住在连家渔船上,居无定所,世世代代在水中漂流,解放前被称作“疍平易近”,他们靠讨小海保持生计,吃喝拉撒都在船上,空间狭小,风颠浪摇,只能曲着腿或跪在船板上,时候久了,脚伸不直了,膝盖也弯了,多半人得了风湿病。那次下乡,我扈从习近平同志到福鼎、霞浦调研一些典型的“茅草房户”“连家船户”。习近平同志躬身钻到茅草房里,踏着架在水面上的木板一步一晃走到连家船里,跟大众把臂而谈,嘘寒问暖,体会苦情,切磋解决的方案。看到一家几代人挤在阴晦潮湿的渔船上,习近平同志动情地说:“共和国成立都快50年了,部分大众生活生计还这么坚苦,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好。没有连家渔平易近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
习近平同志有强烈的让老公民过上好日子的责任感与义务感,决心让茅草房户下山,连家船平易近上岸。在他的鼓动下,省里出台了政策,落实了资金,闽东公民群情鼓动感动,草房刷新如火如荼地睁开。1998年到临之际,闽东2000多家特困户,一下甩失落了意味贫苦的“草帽子”。很快,连家船平易晚世世代代上岸生活生计的欲望,也得以实现。
还有一件我切身履历的事。我曾分管过《福建日报》大众工作部,做了良多扶贫济困的报道。当时有个三野老战士叫李朝金,是升天县榜头镇人,解放战争中担负重机枪手,屡立战功。由于没文化,他退伍后回籍当了农平易近。他娶了一个老婆,生了6个孩子,个中3个是残疾人。上世纪90年月后期,李朝金的老婆得肺癌归天,唯一身体健康的儿子又得了舌癌,李朝金本身也得了食道癌,拖了几年,贫病交加,负债累累。李朝金病情危重时,最悬念的是两个孙子,个中一个读高中了,成就很好,然则由于经济坚苦,面临停学。2002年5月,各式无奈中,李朝金托人写了一封言辞诚恳的信,由村委会盖印证实所述坚苦属实,并要求各级“有关部分支持解决”,然后颠末历程关系找到了我。看了老人家的信,我异常同情他,就派出资深记者李闽和戴艳梅深切采访,在把握了一手资料根本上,经多次会商,频频点窜,写出通讯《一个三野老战士的多舛命运》,讲述了李朝金为贫民翻身解放南征北战,入党53年始终贯穿连接刚强的党性,晚年却承受疾病、堕入贫苦的故事,希望获得社会的关心和救助。这篇报道于2002年6月10日在《福建日报》见报今后,习近平同志秘书给我打电话说:“省长看了关于三野老战士的报道,很感动。他从工资中拿出1000元,请你代捐给李朝金。”习近平同志还就此事作了指示:“像李朝金如许为革命成功负过伤、流过血的老退伍甲士,应当让他们同其他老人一样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莆田市、升天县、榜头镇三级政府和平易近政部分当然已赐与了响应救助,但要从根蒂上解决问题,还需要政府部分和全社会配合尽力。此类工作社会上时有产生,应想举措成立一种社会救助机制,在各级平易近政部分加大年夜对病、残和‘五保’人员等社会坚苦群体进行搀扶的同时,也策动社会各界实时对他们进行救助。”
2002年七一前夕,我带着习近平同志的捐款,专程到李朝金家中慰劳。病笃中的李朝金用枯瘦的双手握住省长的红包,紧紧地贴在胸前,老泪纵横,在场的人莫不感动。李朝金的孙子很有前程。爷爷过世后,他考上了大年夜学,而今厦门工作,已成家立业。每一年过年,他都给我打电话贺年。他常常说,是习省长的关心改变了他的命运。
采访组:
习近平同志分开福建到浙江工作后,你们还有联系吗?
习近平同志分开福建后,我给他写过信,他也给我回过信。2004年,我到杭州出差,还去造访了他。他很愉快,热情欢迎了我。每一年过年,我都寄贺年卡给他,他都给我回。他到中央工作今后,我想贺年卡可能就不太好寄了,然则之前每一年都寄,本年也不好断了,就试写了一张。没想到,他又给我回了一张。
这么多年畴昔了,昔时临别之时习近平同志讲的一些话,我而今还记得很清楚。他说:“我在福建17年4个月。黄地皮哺养了我,红地皮培养了我。”
继续浏览有关 的文章
文章推荐: